一、主观题得分偏低的主观原因
  基础知识未落实,常规能力未到位,解题方法未掌握、组织表达不清晰。
   (一)、基础知识未落实
  概念界定不清——判断失误;观点理解不透——迁移失败
  知识表述不全——要点失缺;人文通识不广——思维失活
  (二)、常规能力未到位
  无法提炼有效信息——茫然失措、切题困难
  不能形成有机联系——思路不清、运用失当
  没有结合热点分析——东拉西扯、要点不显
  难以形成稳定观点——观点游离、点睛缺失
  深层是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问题
  思维的发散不活:认准一点  不及其余
  思维的聚合不准:信息干扰   题眼难破
  思维的逻辑不严:分析不实   推理不顺
   (三)、解题方法未掌握
  命题特点不清——定位不准;问题要求不明——破题不易
  答题过程不白——思路不顺;答题套路不熟——得分不高
  (四)、语言组织表达不清
二、主观题的答题要领:
  (一)主观题答题总体要求
  积淀要厚—联系试题的背景知识;  思路要明—明确答题的具体导向;  联系要实—辐射试题的知识背景;  逻辑要严—分析推理要有理有据;层次要清——推敲试题的答案要点。
  (二)主观题答题基本要求:
  A.观点正确、表术规范
  B.内容全面、语言简洁
  C.要点序号化,条理清楚
  D.字迹工整,卷面整洁
  (三)主观性试题解题的总体步骤:
  1.审设问(找范围、要求)
   A.看范围。先判断该题是考查哪一本书的,
   B.看要求(回答什么):是什么(现象、问题、道理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为什么(原因、依据、意义、结果、作用、影响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怎么样(过程、措施、要求、如何)
  C.注意主体:国家(政府)、政党、企业、个人(公民、人民、劳动者……)、政协、国际组织等)
  D.角度(切入点):宏观把握,微观切入。
  2.审读材料(找观点、找题眼)。
  目的:抓住中心内容,核心观点,获取与教材知识相关的有效信息(每一句材料都有一个或多个“有效信息”,要努力挖掘出材料中的每一个“有效信息”)。
  抓住三点:主体(who)、在做什么(what)、怎么做的(how)
  注意:A.抓住关键词、句、观点  
  B.要全面(如图表题:标注、地点方位、重要年代)
  C.弄清层次
  3.搭建提纲(找对应的知识点)
       注意:A.按照设问的要求
  B.结合材料内容
  C.组织相关学科知识
  4.组织答案(总结要点、多角度、多层次)。
  注意技巧:(高考答案的三个来源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一是课本知识要点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二是从材料中归纳的信息点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三是时政热点中的规范术语  
  (四)主观性试题理想答案的特点:
  要点完整、层次清晰、观点明确、分析到位、逻辑合理、思维严密、表达规范、文字简洁。
                    



